close

 

伯牛是孔子的學生,跟孔子很好,這章講伯牛生了一場重病,孔子去看他,從窗戶邊撫摸著伯牛的手,很感慨的說道:「沒有別的原因啊!這個人,生這樣的病」,孔子講這句話的時候情緒上沒有忿忿不平。

伯牛是一個非常好人,幫助孔子很多,尤其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當他們回魯國之後伯牛卻生了這樣的病,就好像我們現在癌症,孔子與他除了師徒之情更有友情之誼,可以想像孔子那種傷感,不過孔子沒有埋怨上天不公,只是講「這個人,生這樣的病」。

這句話給予我的感觸很深,當我們遭受到命限,也就是上天所給予我們的一些限制的時候,我們可不可以接受,接受是我們在面臨命限時首先要做的功課,我們能不能接受,在看別人的時候是很容易,因為自己還沒有面臨大限的機會,像生死這種事情,所以不會有如此深刻的感受,曾看過一篇文章,寫有一位台大農學系的教授,當他早晨出門運動後,回程順便幫他的三個小孩買了早餐,在路上被一名大赦出獄的吸毒犯給亂棒打死了,那天他老婆剛好出差,她接到電話以後就趕快叫了車到醫院,在車上的時候就祈禱希望他先生沒事,結果到醫院所看到的卻是慘不仍賭,雖然她被這一幕驚嚇到了,卻馬上思考自己該如何去面對這個無常,因為她是慈濟的委員,所以想到證嚴法師平日告訴他們的教誨,於是她選擇接受一切,就在他先生的耳朵旁邊說:「爸爸!我們原諒他」,他的三個孩子和一些先生的學生很不能接受,都要求不要放過兇手,不過她告訴孩子:「那個吸毒的人,被警察問訊的時候,問他什麼都不知道,我怎麼去責怪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呢?就讓司法去審判他就好了」,這件事因此而被報導了,有些人就回應她,有一位是父親被人撞死了,一家人都很恨那個肇事者,因為沒有找到兇手,所以就在父親下葬的時候,要父親化作厲鬼去追他,一定不能放過他,但因為這件事情的報導讓他明白,人生原來還有另一種選擇,還有一位是母親在清晨被匪徒殺死,只為了脖子上的一條金項鍊,兄弟姐妹就在媽媽的棺材裡面放了菜刀跟剪刀,就是要讓死去的媽媽去追殺兇手,後來他們兄弟姐妹長久為此所困,甚至因而得了憂鬱症,這件事情的報導,他們才想:我們為什麼不要選擇放下呢?為什麼我們要為此讓死者不能安息,讓生者也不能好好活了,既然我們已經不能改變事實了。

從別人的故事裡,學到「接受」這個功課是我們要常常去學習的,尤其是我們不知道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來,生命裡會發生怎麼樣的事我們不知道,但我們要學習如何去面對跟接受它。

---by 盈靜 筆2008/11/24

先生補充:

人生光有理想,可是不懂得生命的法則、宇宙的實相,你沒有辦法追求真理,存在的命限就好像佛教所講的因果,假如一個佛教徒不深信因果,他根本連門都進不了,經典裡面那麼豐富的內涵,他讀起來就只有語言文字而已,以儒家來講,命限也就相等於佛教所講的因果。

很多人一生當中用怨恨,覺得自己生不逢時,覺得他的才華沒有機會讓他顯現,或者他對家人、社會覺得已經仁至義盡了,可是落得他晚年淒涼,他怎麼不怨天尤人呢?我們來看看,我們社會從老年人,可以看得更清楚,中年人還有一份工作,還有一份責任,所以心理上還有寄託,當老年人已經活過一輩子,他能夠感覺到人生幸福,這個世界多麼亮麗,而能夠活出生命喜悅的人,這種人太少了,真的是太少又太少了,現在的老人,我們所看到的是那麼寂寞,明天就是我們自己了,我們跟他一樣的有無限的寂寞,你有錢、有好的身體、可以去找朋友或者到各地去旅行,可是你自己獨處的時候,那種落寞會馬上籠罩著你的生活,這是為什麼?經常老人會怨天尤人,講他這一生如何沒機會讓自己好好發揮取得功名,有功名的人也覺得以前門庭若市,現在退下來了都門可羅雀,那失意的人更不要談了,得意的人都如此了,那失意的人要談什麼呢?

裡面的癥結就在這裡而已,還不了解我們的生命是有它的限度的,每一個人的限度都不一樣,台語有一句話:「人落土(出生)的時候,命(命運)就(註定)不同」,你要去接受它,當你接受的時候還有什麼不平的,還有什麼日子不能過的,還有什麼你不能接受的,一個人一生能不能活出生命的喜悅,這是最基本要認識的,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認識,僅管一個人的學歷再高,或者以前在事業上有多麼的輝煌,到了晚年的時候,都是非常空虛甚至淒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95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