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說:一個人知道自己有過失而不去改正它,那才是真正的過錯。

這是銜接上一章,針對「過」的部份加以延伸,弟子規裡有提到「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有些時候因為我們不小心犯了錯,但是不去改,反而去掩飾它或忽略它,甚至明知故犯,一錯再錯,那就是一種惡了。人不怕做錯,就怕不知改過,如果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去學習,去成長,那就很值得了。我們在教育小孩上很容易犯一種毛病,那就是怕孩子做錯事,所以在還沒做之前,就急著要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強迫他照我們的方式去做,結果弄得親子關係很緊張,兩性關係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夠尊重對方的決定,並讓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相信對他的人格發展一定會有幫助的。這裡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有一家公司想從一群員工中,選出一位來當主管,經過評比之後,有兩個人符合資格,甲君從進公司到現在都沒有犯錯的記錄,乙君曾有幾次犯錯的記錄,但是做事認真負責,最後名單出爐,由乙君雀屏中選,甲君很不服氣的去找主管理論,主管給他的答覆是---從不犯錯的人有兩種情況,一是從來都不做事,所以不會有錯,二是做錯了,但想辦法去掩飾它,不讓別人知道,但這都不是我們想要的人,我們要的是肯做事,雖然難免會有錯誤,但從錯誤中學習,這樣對公司反而更有幫助。如果我們可以善用過去錯誤的經驗,把它當成我們未來成功的養份,相關對我們往後的成長一定會有幫助的。

另外「過」還包括我們一些不好的習慣,可是我們自己沒有察覺,日子久了積習成性就很難改了。

就像有些人因為好奇抽菸,結果上癮了,等到身體出了問題才想要戒菸,可是每次都跟自己說:我把這根菸抽完就戒了,結果那最後一根菸抽了幾十年還在抽;喝酒也是一樣,每天都在喝最後一瓶酒;賭博也是,每次都發誓不再賭了,結果手指都剁掉了還是在賭。為什麼呢?因為不能痛定思痛,因為沒有斷尾的決心,所以才會一直縱容自己的最後一次。

---2008.11.17  學員 愚婦 筆 

林師兄補充:

改過是儒家轉凡為聖最基本的行動,它所指的改過在哪裡呢?改什麼過呢?剛學員講出了一些,我們的習氣:喝酒、賭博、追求感官物欲的這些習氣,一層一層的,這些習氣是最底層的。再來儒家看你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動是不是符合仁、義、禮、智、信,因為這個智不是一蹴可幾,我們在行道的當中依於仁,然後用義做為判斷,用禮來顯現。可是對於一個初學者,能不能夠對義的判斷,對禮的掌握,能不能那麼準確,那就是在不斷的實踐當中來磨練自己,平常我們想想自己,不要說儒家,因為儒家沒有宗教信仰的規範,它講的是這麼的生活化,我們不要講沒「過」,過在哪裡都不知道,一天到晚往哪裡鑽?往那個情,往那個欲,滿足我們的情欲那裡鑽,不要談沒過了,根本連邊都摸不著,所以儒家每一句話都直指人心,非常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95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