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虛中章第十一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講師:林保憲 老師

  前言

  這一章可以講是承續上一章來補充,因為我們上一章非常完整,它從我們自我的修養,再來怎麼的把自己去發揮,來利益這個社會,到最後完成,那不是全部都有了嗎? 可是這不是那麼容易,雖然在第十章講我們要滌除玄攬,這個天門開闔為雌乎? 要明白四達,可是往往我們還是做不到,所以老子再進一步的再來講這一章,那這一章我們來開始講章旨,這一章就講空無與實有。

 

章旨

空無與實有

     一般的人都知道有而已,不知道無,假如知道無的時候,這個世間大概就會有很大的轉變,假如我們人生當中,我們知道有這個無的時候,這個人生觀,我們這一生的經營就會很大的不同。 最簡單的就是淑鈴,她蠻厲害的,那麼年輕,我一直不知道妳是二十幾歲,現在也是二十幾而已,是六十三年次,那她那麼早就能夠講,孩子要有一個信仰,信仰對一個人產生了很大的作用,這個我在妳這個年紀的時候我還不懂,就是到四十幾歲也不懂,可見淑鈴多厲害,這個信仰對一個人的人生,不過那個要虔誠的信仰,不是那個外表儀式的那種,那就發生不了作用,那假如真正有一個虔誠的信仰的時候,那就是對一個人的安定或者是他的人生的一些經營都會有不同的,這個也有點相似,所以老子很簡單的就如玉卿講的,就講三個例子,只知道要我們空而已,三個例子幾乎都一樣,每一個例子就講到空。 第一個是講車子的軸子,第二個講一個杯子,第三個是講房子,幾乎講的都是一樣,一樣是空,空的重要,這一章也是我們重要要講的。

 

實有的人生目標

    幸福的人生 ---我們一般所追求的都期待著有一個美滿的婚姻,美滿的婚姻以外要有孩子,人生還不太夠,到年紀大的時候,有一句話:要有老伴、要有老友、要有朋友、尤其是現在,在這個高度的競爭的環境,就好像歐美,他更能夠體驗出那種家庭、婚姻 、朋友的重要,因為在這種高壓力的環境之下,經常我們下班後,那就是精疲力盡,而且時常感覺到我們那種挫折,或者是無奈,當身心疲乏的時候,我們最須要的那就是一個能讓我們養身的地方,能讓我們把一身的疲倦,身心的疲倦,完全的釋放。 那完全的釋放,第一個就是美好的回憶,它永遠陪伴在你身邊,讓你可以得到這種力量的一個源泉,也就是你要先釋放了, 把你所有的那些不如意,都在你的配偶面前釋放了,釋放了以後而能夠再充電,有足夠的能量面臨我們未來的挑戰,所以現在很多高度競爭的社會,認為所有的這個人生的目標,他只選擇幸福的人生,那就是幸福的家庭,那當你有這個認知的時候,你就會做了很多的取捨,什麼取捨呢?比如像在我工作的場所,有很多人就會因為他要充分去經營他的家庭,而放棄了他升遷的機會,或者是放棄了他更上一層樓往上來充實,是我的機會,那就是先要有那種人生的定位,那種認知了以後,他就有了很多人生的取捨,比如有些人不在忽,他不那麼重視這種家庭生活,當然他重視也重視,他更重視著他的事業的時候,他就可以經常爸爸回家吃早餐,晚餐經常是看不到人,但是他因為他的追求有所不同,其實有時候他也蠻需要享受那種家庭的溫暖,可是他人生的方向,他沒有辦法做到。

 

、自我的實踐---

1. 世俗 --- 世俗一般我們在家庭,在學校大部份的世俗的觀念,就是好好的讀書,能夠在社會上立足,當有機會的時候把握住機會,能夠出人頭地,能夠有一些名位,當你有了名位以後,你就有權勢,有了權勢以後,慢慢地財富也就跟著來了,這種是一般世俗的人,或者是我們的學校,雖然沒有很強調,大概讓我們的感覺那就是怎麼樣去追求,將來怎麼出人頭地,他出人頭地就是他生命的價值,這也是一般世俗的認知。

 

2. 佛家 --- 他是在追求他自我的實踐,他當有一個安定的生活以後,他所追求的是無限的生命,他不是現在的,他把現在所有的樂,那都是當成苦,你目前,你當下的享受,那就是你未來的造成你心靈的腐化,他寄託在來世的成就,那就是成佛。 在佛教,假如能夠達到他的目標的最好是出家,當然在家居士也有成就的,不過以他來講,因為他整個的教育,就是在出家比較容易完成,所以當有這個認知的時候,他的取捨就不一樣,他甚至於可以捨掉所有的一切而去追求,捨掉我現在的王位,捨掉我現在的所擁有的這些親情,而去追求他那無限的生命, 他有這個認知取捨了以後,他所訂出來的去追求他的無限生命,第一個要認知的就是佛教講的三法印,再來四聖諦佛教,再來也就是六度萬行,假如佛教我想我所知道大概離開不了這些,那當然就是因為有這個方向以後,他去自訂他的戒跟他的律,戒與律也就是他的生活規範。

 

3. 道家 --- 大概想法上著眼點上,他的切入點非常的不同,這也就是把我所知道的跟各位分享一下,怎麼講不同呢? 道家他在接受當下,他在追求當下,他認為當下的完成,那就沒有過去未來,過去未來跟現在是結合為一體的,他有這種理念了以後,所以他在每一個,他認為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可以成就,他跟佛教差別非常大,怎麼講成就呢?在道家比如為人母,做好一個母親的本份,你一樣可以成就的,比如孟母、岳飛的母親,這些都是她的孩子的成就跟她息息相關的,非常大的關係的。 比如他所尊稱的神,很多經典上佛教跟道家是一樣的,可是做法上會有所不同,佛教是只有一個崇拜的就是佛,那道家呢? 是多神的,山有山神、河有河神、雷有雷神、雨有雨神,其實他們想法上很多相似,道家講所有的山河大地,所有的生命都是跟我們是一體的,其實佛教也是認為是這樣子的, 也是所有的山河大地,所有的生物都是一體的,可是因為他們的認知不同的時候, 所以做法就會不太相同。 剛才講的佛教最好是出家,道家就不認為,他認為在各個行業上,比如你在醫學上,在藥學上你能夠去救世濟人,我最近看了華陀,這是道家的精神,他一樣可以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他被當朝漢朝的皇帝看中,這個公主要他當駙馬,他都放棄, 要送他所有的爵位、金銀財寶,他都認為對他來講沒有什麼意義,他認為他就像德莉莎一樣,他要走入人群,走到最貧窮最需要的地方,這不就是佛教講的佛。 不要講佛,就講菩薩,是不是很多人在批評樹有樹神,這個道家認為樹有樹神、河有河神,那受了很多人的批評,甚至於有佛教的師父 (不代表佛教),認為是低俗的宗教,其實以道家的想法,在我自己認為這是真正體驗到生命的一體,你會覺得很奇怪,石頭是你,你是石頭,石頭也有石頭的神,你不是會覺得很奇怪嗎? 因為人死了以後,我們腐爛了去供養生物,生物供養動物,而跟動物生生不息,我們或許我們的身體變成了化石, 我們就是石頭,這個沒有什麼,道家他就認為你不必追求,你要怎麼樣? 而是把握住當下,把握住你現在,你所擁有的,把你內在的神性發揮出來,也就可以了! 所以道家有什麼不同呢? 比如道德經它在各個層面都適合,在企業的經營,你看道家的書,我一個朋友,他來過我們這裡,他在大學講課的時候,每一節課都用道德經來引述,怎麼樣的經營,他的學生沒有一個人睡的。 你是個藝術家,或者是販夫走卒公侯將相,在這個佛教大概就沒有說你要去當國王,最好是你來出家,大概是這樣子,當然你也可以當在家居士。 那道家他不會,你國王還是一樣當你的國王,怎麼樣當好你的國王才重要。 比如武訓就是「空」,代表上帝,他沒有西方極樂世界,他沒有什麼目的,跪著你希望你的孩子來這裡讀書,對他有好處,對他能夠開智慧,跪著孩子說你要好好的讀書,跪著老師說你好好的教書,他沒有宗教信仰,這個也就是道家的精神,他不需要宗教,他沒有宗教的界線,他不需要宗教那些儀軌的限制,道家沒有,我們不是道教的道家,所以有這個認知,他所做的取捨就不一樣,一個道家可以當一個政治家,做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以佛家來講大概就不這麼認為,你看看我們中國歷代有多少的政治家,都是道家的思想,當他功成身退。 這個也就是每一個人,他的認知在不同的方位上,他所定出的人生方向。

    剛剛講的這個實有的人生目標大家都看得到的,都想去追求的幸福人生,我要一個幸福的家庭美好的婚姻,我要有談心的朋友或者是自我實踐,我要權力,我要財富,我要地位或者我要成佛,這個道家我要成仙,這些人人都有一個人生的目標,可是真正擁有的並不多,我們以前都講過美好的婚姻,我也很想要。 回家時看見你,你難道不知道我有多辛苦,你一點都不體貼,幾句話以後就開始我們的氣湧上來了,兩性關係或者是我們的孩子,在坐的有些還沒成家,有些喪偶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剛才講的工作做累了回家,很認真教小孩,每次考試考個六十幾分,這個氣馬上就湧上來,假如有這麼簡單做到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在人生當中,有自己的時候死而無憾,有那麼多人在修行,不管是宗教,祂都走這個修行的路線,但是成就的人少,甚至於世俗的我要擁有財富,我要擁有地位,是可以擁有,可是沒有像王又曾這個我失掉,我怎麼樣的想辦法把它拿到,而逃離這個環境,其實他沒有這份的擁有,真正擁有的人,像幾個大德,他是真正擁有的,他每一個像聖嚴法師、星雲和尚,他下邊很多跟他的人死心塌地的,他的權勢永遠在,他下台以後他還是影響著他的團隊,他沒有想要擁有什麼,他一樣他的權勢,不是去爭來的,他一樣是擁有,所以我們知道有一個實有人生的目標,每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除非你醉生夢死,行屍走肉,那每一個人都在追求,那為什麼追求不到,最重要的還是老子在下邊要講的,因為我們不懂得「空」。

 

空的人生美感

  1. 1.世人只知道實有的而不知道空 ---- 世人因為這個實有而發生了衝突,引起了戰爭甚至於不惜一切,把整個環境污染,甚至於毀滅,大家都知道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追求的是經濟發展,要經濟發展就是要能源,在國際之間所有最大的衝突,也就是石化,這些都是實有的,我們都知道上面第三項所講的實有的人生的目標,可是我們不知道一個重要的空,我們不但不知道,而且知道的人會害怕,怎麼講會害怕呢?我先舉一個例子,昨天發生的,我出差回來的時候跟我坐在一起的一個人,我們還在聊天,他是一個很虔誠的教徒,他們可以說發揮得非常棒,他們沒有牧師,我就很好奇的問,為什麼你們沒有牧師而能夠有這麼大的組織還有人,他們甚至於他們的錢在景美地方可以買大樓,我就問為什麼不要有牧師呢?他說:「牧師只有他一個人的認知,萬一他的認知錯誤的時候,那整體所有的團隊會被他導向錯誤的方向。」他講的沒有錯,他說:「那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不同的生活角度,可以做不同生活角度的探討和分享,所以我們大家都會融於團隊當中。」他講得很有道理,可是他很害怕空,空就是真理,他很害怕真理,怎麼講他害怕真理呢?我就跟他談了很多,最重要的重點在哪裡呢?我就問他這個宗教要一個虔誠的信仰,他必須要有一些經驗,這是以神以佛的那種感覺,他說在生活當中,我隨的上帝與我共存,他說比如我出差、在辦公室上班,而後居家生活我都平安,沒有碰到什麼危險,我在上班的場所我盡心的做好我的工作,我接受長官的期許,這個講的都非常對,可是最重要的內涵,他沒有了,我想他看到上帝的時候,他會害怕,不要說他會害怕,大概我也會害怕,怎麼講害怕,我在家裡供觀世音菩薩的供杯移動,這時我沒害怕,第一次祖先的供杯移動的第一天,第二天還在移動,沒水還在移動,沒水怎麼會動? 沒有原因,三天還動,當下會害怕,為什麼會這樣? 時常這個就是玉卿所問的,我為什麼要跟無形的眾生打交道,讀我的經典就好了,我不需要,我做好我人的本份就好了,這話是沒有錯,所以我說我一心的在修行上,也會有一點害怕,害怕一點而已,沒有兩點。當我問完了老師以後,現在觀世音菩薩的杯子動的時候我沒有害怕,我一直在看,看它為什麼要動,更嚴重的,假如你的杯子拿起來飛的時候,那不是更嚴重了。我要講他害怕的,害怕什麼呢?他講宗教那和虔誠,他說絕大部份信了邪,他雖然是一樣基督教,可是他們走入錯的道路,應該都到他們那裡就有正知正見。以佛教來講「正知正見」,我說為什麼基督教那麼蓬勃,為什麼社會越來越亂,因為這個社會沒有正確的觀念,宗教信仰沒有正確的,都沒有到我們那裡,意思幾乎是這樣,而後就談起剛剛講的要有虔誠的信仰,大概要有一些感應,有了感應還不一定有虔誠的信仰,你們信不信世俗的人絕大部份是來求神拜佛,求我平安,求我健康,求我的子女出人頭地,世俗的人都是這樣子,那我說其實神佛都存在,我就告訴他其實在神佛祂們是沒有分別的,祂不會因為我不是基督徒,我去求了基督耶穌祂就不理我,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有那個虔誠的心。以前我經歷的有一個基督徒,他就是我兒子的姐妹,他說她手骨斷,爸爸你能不能幫她治療,我說可以,那就叫她找時間過來,她就坐在對面,我說:「妳眼睛張開,我沒有動什麼手腳。」我還告訴她:「妳的主基督耶穌無所不在,現在就請妳的主基督耶穌來幫妳治病。」不是我,我請了基督耶穌以後,她的手就在動,她到了安靜下來,她就停下來,我説:「妳看到了沒有,我都沒有動妳是不是,現在是妳的主基督耶穌來幫妳治病。」再一次的在開始動,其實不用在面前,在很遠的地方也一樣,就好像一個拳頭師在幫她調整,我一個一個講給她聽,說:「妳有什麼看法?」她説:「我不知道,我沒有經歷過這些!」 不過我們不談怪力亂神,他害怕,真正的害怕,也就是對於空性「空」他害怕,他們所讀的宗教祂也講,祂超越了宗教,祂沒有任何儀軌,這就是他的認知,他說祂沒有任何的儀軌,所以連牧師也不需要,等一下,我告訴你,下車的時候他趕快跑,以為我是魔鬼,真的是有這種心。我在想那平常我們是有説有笑的,因為我坐在旁邊的一個年輕人是一課的,我們也很有話講,他問我說:「郭台銘為什麼有這種問題?」我說:「這是男生所會犯的錯,這很正常,他的財富越多,他的心靈越空虛,尤其他的事業有成,很多人會對他傾慕,傾慕的人都跟他一樣沒有內涵的,那要發生這種事的機比別人更多。」他在笑,他也能接受,因為他經常要找我聊天,比如來分享一些修行的事,可是當真正要講到神的時候他會害怕,因為他沒有這個經歷,因為他不知道真正的,我們所有的萬物都來自於道,一個人的軀殼沒有什麼分別,你比較年輕,我比較老年紀大而已,相同的是內在的空性,內在的神性,一個國王、一個乞丐是沒有分別的,怎麼講沒有分別,太陽不會因為你國王就照多一點,一樣從井裡取來的水,不會因為你國王取的水,你的品質比我的好,可是世俗的人是怎麼樣呢?因為國王的外衣,老子就不這麼認為,老子認為你國王的名銜跟我一個乞丐,在老子來看是相同的,他是看在神邊的神性「空」、「空性」,可是一般人所有的人他看到空性的時候, 他會害怕,我想幾乎他們所有的人一半的都會害怕,「求道」談何容易呀!他們要無師自通這不是不可能,除非以佛教來講,除非有累世的因緣,他才能夠無師自通,所以他們的團隊,我所認識的另外一個人,他非常的博愛,非常的愛別人,他有時候,有一個同事經常的會買書(聖經)送給人家,聖誕節時烤火雞給大家吃,可是他的人際關係經常跟人家起衝突,因為很多的人不合於他的規範,生活的規範,我們來講就是信仰什麼?我們就會自訂一些我們生活的規範,因為不合於他,所以他的人際關係就有很多的衝突,因為他不知道「空」,他害怕「空」,假如沒有我的時候,我要放在哪裡。比如講我的爸爸,比如你們都不聽我的時候,我還像爸爸嗎?因為我是爸爸所以你們都要聽我的,包括我的孫子。

這個只是一個例子,其實每一個人都有這個問題。

我們平常兩性會有衝突的時候,因為我們都害怕失去了對方,害怕失去了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朋友,所以我們害怕,所以我講我們害怕「空」,我們所有的那種,我們害怕失掉那份工作,那就是我們沒有「空」,所以我們害怕。那講更深的,那就是你要修行的時候,你慢慢地要去理解,去體驗身、心、靈,要到靈的層次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不是不容易,只是一個關鍵而已,你這個關鍵打開了馬上就進入了。

. 真理即是空

    我來用一個儒家來講,儒家他講仁、義、禮、智、信,「仁」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在存有的良知良能,是每一個人所生下來就有的,也就是佛家講的佛性,道家講的神性,他以這個為依據,而開展了這個人生,讓我們的人生可以下學上達,可以達到一個人完成自己的階段,因為有這個仁心以後而產生了「義」,義也就是一種橋樑,怎麼講橋樑呢?光我愛你只是你感覺到的是那種愛,鋒利的那種愛,這種愛讓我受傷,那這樣不行,你的愛也要我能夠接受那個愛,這個接受是兩個人的橋樑,也就是義。 有了義以後要有一個「禮」來規範它,讓我們更能夠合乎於這個義,那當禮了以後,還不能夠來解決我們人際關係的那種瞬息萬變,而要有「智」,而在瞬息萬變的當中,誰能夠相信誰呢?那就是要用這個「信」來做基礎,假如你對別人有再好的真誠善意,沒有信做基礎,你的真誠善意推不出去的,可是在這裡老子在道德經三十八章講,他就檢討儒家的問題,他說失道了以後而德,失德了以後有仁,失仁以後而有義,失義以後有禮,老子認為孔子這些都是有的,實有的部份,也就是仁,是你有心,義是你有認知,禮是你有為,你做了一些框框,不符合這個框框你就認為超過了這個儀軌,老子認為生命,在這個心機人為的執著中做作,這樣子逐漸的流落在外邊,而不是內求的,所以老子更主張棄聖覺仁,覺仁棄義,就是把不仁的無心去超越他,這裡講的空我們就是真理,真理就是道,那空也是無,我們的道德經裡邊講無為天地之始,有為萬物之母,這兩個是同出而異同,是一體的兩面,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有」跟「無」它不僅出於道,而它是一個整體的,是不能分開的,可是就是世人不了解,剛才講的而且害怕,我們在前面都講過這個「空」,老子認為這個空是讓這個道能夠生生不息的,跟第四章講的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它到沖和的時候、無的時候、空虛的時候,它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後面還講「無為天地之始,有為萬物之母」,他說這個「生而不有,為而不侍,長而不宰」,這個生呢你不生你人生的價值就沒有辦法展現,出來是不是你不去為的時候,你要完成自我的實踐,你就沒有辦法完成,當你的孩子,當你的一番事業,你一直永遠的想要擁有的時候,想要去主宰的時候,老子這邊反省了,我們要不有、不侍、而且不宰,這個才是「道」,什麼「道」呢?這個就是「無」,在無裡邊你永遠的存在,我講了這些不會陌生吧!成功是我們的目標,是我們的有,我們人生要有一個目標才不會失去了自己,可是要用「無」來做我們的依據,有了「無」以後我們才能到達目的。 所以「有」跟「無」在最後我們會講,那是不能夠偏執的,這個也就是「空」的,「空」是一個真理,世人因為不知道,世人在讀了很多的經典,你不能夠深入了解它的內涵,所以也就不能夠體驗它的「空」。

 

. 真理在於覺知

 

1. 經典跟老師是無法幫你----經典我們在上一章有講「滌除玄覽」,因為所有的語言文字都是相對的,你為了求道,為了修身,你要借助這些聖賢書,可是你看了這些聖賢書以後,絕大部份的人讀了以後反而迷在這裡邊,所以我們上一節才會講滌除玄覽,語言文字都在相對的空間,怎麼講相對的空間呢?我講對的時候,你就可以講出一百個理由說我不是的地方,每一個人都一樣,那真理是絕對的,這個聖人他經典在多都是在相對的當中,在前兩節曾經提到認識自己的當中,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的自我,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還有我們的剛強,我們凡事都用我們的經驗、我們的知識、我們的想法,來處理我們的人、事、物的事情,所以我們在家裡會造成兩性關係的那些緊張,跟子女關係的代溝,在工作上很多的人際糾葛,大家不會覺得很奇怪嗎?我們讀了那麼多的書,而且我們的年紀也不是二十幾歲的人,也在生活中也有些歷練了,為什麼一些問題不斷在那邊輪迴反覆,我們不能超越,很多的人到處去聽演講,看了心靈成長的書,可是人說:「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道理就在這裡,因為真理不是你要看多少的書,能夠解決的,還有老師,我們來看看這個老師,自古有很多的名師,有一句話:「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不是一個名師才能教出狀元的學生,他是狀元的話就不用去教書了,就是因為不能謀到一官半職,才去教書,可是教出來的學生出了狀元。很多的名師在修行上他沒有辦法讓他的學生每一個都成就,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這種真理必須要自悟,是別人沒有辦法幫忙的,你不是每天去燒香拜佛就有用的,或者是看那些聖賢書背得滾瓜爛熟,每天經典不離手,這些都沒有用的,因為所有的名師所講出來的跟語言文字一樣,他是個障礙,什麼叫做障礙呢?就像介紹男女朋友,她每次都要跟去約會,那不是一種障礙嗎?為什麼不讓他們男女朋友直接面對面的談他們想談的,可以盡興的談,可是這個障礙,這個媒人,出於真誠善意,希望你們很快就可以成功,這是一種形容。 我們本門的修行就是一個跟別人不同的,不同在那裡呢?不經過語言文字,所以老師才講本門的修行比一般的要超越千年,那是直接靈對靈的。

 

2.了解自己的無知---我們不了解自己的無知,而且不斷的在強化自我,我來舉出實例來,上個月在朋友家她就講,她不斷的在看書,不斷的去追求,想要掌握住她能掌握的,掌握了以後她才感覺到她生命得到安頓了,她是基督徒,她聽到這個佛樂的時候,比如慈濟的,她聽到頭會痛,這麼的嚴重,我就回應,我說:「再多的知識也不能夠讓人生命得到安頓,而且越多的知識造成我們越多的障礙。」怎麼講呢?你們講的我都知道了,我看的書比你們多了不知幾倍,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飯還多,這些經驗假如在生活上那是必須的,假如在心靈上他永遠是他人際關係的障礙,因為當你了解越多了以後,你經常用你的經驗,用你所看的來做判斷,來做些結論,那別人的深淺跟你不一樣,所看到的所有的結論,絕對不會一樣,你的人際關係就發生了問題了,在這個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呢?我們不知道我們那個自我,我們一直認為那很多很努力的人,她不斷的在看書,她不斷的在追求成長,而結果造成兩夫妻很大的障礙,還好她先生是愛心會的會員,都讓他太太,在那邊討論的當中,他家沒有DVD 就買一個就可以解決了,不曉得搞了幾年都沒有解決,他台大研究所畢業,畢業後不斷在自我充實,這個在一般人兩分鐘可以解決的事,他搞了幾年沒解決,因為所有的知識你看不到真相,你永遠用你的知識去做判斷去做分別,你沒有辦法讓你生命的角度展開來而跟別人融在一起。 我們前面提到貓跟老鼠跑誰快,可是貓為什麼能抓到老鼠,那就是因為貓牠讓老鼠沒有辦法察覺到貓的存在,因為貓跟整個環境融成一體,雖然老鼠非常謹慎,一次又一次牠不是一下子就跑出來,牠要探測好幾次牠才會出來,可是當牠一出來以後貓馬上就可以把牠捉住。 用這例子來講,我們沒有辦法像貓一樣,所以產生了人際生活當中非常很多的煩惱痛苦,道家跟佛家所講的不一樣,佛家它講人生的苦,苦從那裡來,道家它不講人生是苦,人生的苦是你自己的認知而來,道家認為當下的覺知,你看到了真相,那是多麼的美好,當你有選擇說美好的時候,你又失去了美好,道家是在當下的覺知。 我們來談一下覺知,覺知呢?有能力不去抗拒的去覺知,你必須要心中有空間,你不能夠你已經裝滿了東西,那就是你有所認知,你累積了很多的知識,累積了很多的經典,累積了很多的經驗,那你沒有辦法覺知,當一個覺知的人你可以聽到鳥的歌唱,你可以從蟬的叫聲而感覺到生命的喜悅,你聽到下雨的時候,聽到青蛙的聲音和下雨聲構成的交響曲,一個有覺知的人他才能夠感受出來,當然他在生活中也能夠從每一個人的語言當中了解到每一個人的真意。 你們有沒有感覺經常有溝沒有通,因為這是我們世人所犯的通病,我們不能夠了解對方他真正所要表達的是什麼? 所以說人生有一個知己死而無憾,為什麼一個知己那麼難找呢?那就是因為我們被障礙了,我們沒有覺知的能力,當有覺知的能力以後,你看到的世界跟現在就不一樣了,佛看到每個人都是佛,我們世俗的人就一直在分辨。一個敏銳的覺察不要覺知到一切,那必須你要沒有一個結論,這樣的人他沒有界線,他沒有掙扎,是這麼的自然,因為他沒有企求,他在任何的情況之下,他都沒有動機,他不會因為他碰到困難的時候而產生了分別,或者是心理的障礙,他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邊的事物來滿足他自己,他沒有想達到任何的目的,隨時悠游自在,當你有覺知的時候你就解脫了。 解脫不一定是神通,有神通的人不一定解脫,這一點大家要明白,解脫的人那就是一個真正自由的人,他的條件必須要有覺知,所以佛家跟道家祂的立論不同,在我認為就在這點上,佛家認為人生是苦的,假如不認為人生是可苦的,你沒有辦法進入佛家這個門,祂認為人生是苦的,祂是要修來世的成就,所以祂下了一些戒律,祂用祂的法來引導,來走向永恆的未來,佛教講三法印,假如你離開了三法印你就不是佛教徒,儘管你多麼的虔誠,吃齋拜佛。 再來他們開始講道,講四聖諦---苦、集、滅、道,延伸十二因緣,再來就是要六度萬。 那道家不講這些,道家在講你當下的覺知。 我們再來探討這個覺知,它不是很專注,專注會把心掛在一點上,那覺知呢?它是完全沒有界線的,因為你專注的心是受到約束的,想要了解整體,想要跟整體融合在一起,你就不能專注在一點上,覺知是一種無限的,那知識呢?你再廣博它都是有限的,一個專注的心永遠沒有辦法領略到完整的形象,只有在某個部份而已,所以覺知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沒有辦法借助於專注來達成。 這樣說明好像有一點抽象,我們就用打坐來說明,打坐,以前講要非常努力的不努力,好像很矛盾,當你很專注的時候,因為你的心自然就會產生了控制,當你控制的時候,你很多的妄念你就會想去排除,你就產生對抗,你就沒有辦法完全的放鬆,你不能完全放鬆你就不能夠進到靜的狀態,打坐也是一種覺知,打坐在高級的時候也就是進入到生活的每個片刻,你都在靜的當中,不受到外邊的影響。

神與魔不同是在於神是空的,魔充滿了思想,這句話怎麼講呢?神把祂所有的,擁有的都去跟別人一起分享,祂沒有自己,祂也不需要你們來相信我,來拜我,而別人自然的去拜祂,因為祂是空的,祂沒有負擔,當然祂更不會造成祂的負擔,祂隨時都自由自在的。 那魔鬼是有思想的,是要擁有越多越好,你更需要別人去尊重它,去肯定它,它也需要它的徒子徒孫,它假如失去了以上所講的,它就沒有辦法生存,這種是不是很可憐,隨時它受制於別人,它的生命價值操在別人的手裡,這種是最可憐的,這也就是其實在我們人裡邊都同時兼具了神與魔的身份,就看是神多還是魔多。

 

四、空的美感

    我們的客廳所有的牆上都是金碧輝煌,所有的呈設擺得滿滿的,都是世界各國找到最稀有最珍貴的,裝滿了整個空間,甚至讓你進出覺得沒有喘息的機會;那還有另外一個空間,什麼都沒有,就擺一盆花,哪一種會讓人覺得心曠神怡呢?你擁有了世界最稀有的,而且佔滿所有的空間、天花板、牆壁,所有的空間都擺滿了世界最珍貴,而一個可以講家徒四壁只有那盆花而已。 我們為什麼喜歡到郊外去,為什麼在高度壓力的社會裡邊,他們都要離開他們的工作場所到郊外去,那就是因為他離開了那個壓力,可以讓他身心得到了一個平衡,郊外為什麼產生美感,因為他有無限的開闊,我們家庭,甜蜜的家,有一首歌年輕人都忘記了,可是現在的人所追求的不一樣,剛好跟甜蜜的家是不一樣,當你的薪水越高的時候,你的兩性關係就越危險,當你排不出時間來,有無盡的應酬,你的秘書幫你排得滿滿的行程的時候,孩子已經不認識你了。我們在上一節有講,我們一般世俗所要的這些幸福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包括我們的婚姻、我們的朋友、人際關係,還有這個佛家要怎樣的去追求無限的生命,最後得到了極境涅槃,他是不是可以捨掉一切去出家,道家在這裡講你要無,你要空,你空了以後我們的家庭可以有一個甜蜜的家庭,什麼是空呢?沒有自己讓老婆罵了以後還覺得高興說:「老婆你多麼的體貼,世間只有你才會想到我,所以雖然我做錯了,我下一次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這個叫做沒有自己,假如老婆講一句,你應三句,那你比她還大,這就是自我為中心,有我的時候,你不是我多辛苦嗎?要看別人的臉色,常常在刀口下去賺錢養家,你真的有良心嗎?你的良心何在?當我們有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就流落在街頭,他沒有辦法活出他自己,一切都在爸爸的框框裡邊,去追求他人生的目標,當一個爸爸的必須要無我,他才能夠讓孩子去發揮他無限的可能。

告訴各位我昨天跟女兒吃飯,說是都不擔心不想孩子,還是有一點點,那昨天去吃飯以後大概就釋懷了,因為我不曉得女兒在幹什麼?她說她很忙,我不知道她在忙什麼?她就跟我講她本來可以到101去演講,去講什麼呢?我不知道,我就問她:「很多的開業醫生都要固定回去充實,才不會跟不上時代。」 她說是呀!我們去101演講就是為他們開課的,我才知道,我說妳哪有那個本事,她說:是我們講那些理論,而他們的老闆在那邊講實務,把這個理論落實在這個臨床上。我説:很好呀!爸爸都沒有去過,你怎麼不來呢?她說:不行呀!我這樣很累,雖然來去的飛機票鐘點費都有,可是畢竟還是要趕去坐飛機,我還不如我留在高雄,高雄也一樣,在國際會議廳,我就可以省掉那些時間。她告訴我,她們的老闆多麼期望她留在那裡,去完成他想要教她的事情,不過她説:我還是不行,雖然你對我那麼關懷照顧。最後老闆也沒辦法,後來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說好呀!你要走就走,我那邊已經幫妳打了招呼了,那邊的部長我幫妳打了招呼了,我叫他好好的照顧妳,叫他在R2的時候就讓妳寫論文。他就教她為什麼能夠今天在這邊當老闆,他說他在當兵的階段就把兒科的都讀過了,而後他就怎麼樣落實在臨床上,現在可以用很簡單的,他有些東西他抓住了以後,他就可以發表一些動人的文章。

我聽了以後覺得有一點安慰,好像女兒也摸到一點邊一樣,將來要怎麼樣的自我實踐,她必須要成長,要不然每次都說她很忙,你們不要來吵我,我們不曉得她在忙什麼,到底有沒有方向,是不是窮忙。 我要講的是什麼呢?因為我不再煩心了,你不再為她煩心的時候,反而給她無限的開放,不然反而你造成她的負擔。 以前我跟各位講過,我們都很擔心子女,我也不例外,其實是造成孩子的負擔,我就跟她說跟男朋友兩個人已經拉倒了,年紀也不小,趕快找一個對象,哇!弄得她頭破血流,後來她把實話告訴我,他們裡面有人要幫她介紹別的醫生,有兩個,她都不要,因為她說:「我都走那麼辛苦的大科,為什麼一個男人走那個輕鬆的,如:眼科、皮膚科呀那些,為什麼他們走那些?」我要講的是什麼呢?以前我擔心她的婚姻,擔心她的事業,擔心她的未來,甚至於她跑去找「我愛紅娘」,她為了這個事情特別跑回來問蔡老師說:「妳不要理我爸爸」,蔡老師也一再跟我講,你擔心你的孩子,會造成你孩子的問題,她為了這個特別跑回來,而後把那個取消掉了。她高雄有一個醫師,就組織一個協會,專門為醫師介紹,因為醫師都很忙,她已經去登記了,回來就為了這個事情,而見了蔡老師回去以後就把它取消掉了。我要講的是什麼呢?爸爸講的她會聽進去,我們聽了很貼心,偶而女兒也會頂嘴,女兒比較有個性,不像兒子一樣,可是畢竟她還是很貼心,講重要的事情她都會聽。 不過從這裡講到空的時候,我就要提醒各位,當我們能空的時候,才是我們的孩子能夠發揮潛力的時候,才是有無限可能的時候。

 

伍、實有與空是整體

一、 偏執造成遺憾 ---我們人生的形成,我們一路走來都是跌跌撞撞當中,我們是不是去悟到一些道理了,是不是也學會一些東西了,假如我們學會了以後就會越來越自在,可是,是不是就是如此呢? 那未必見得,因為我們下面來舉一些例子,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未必見得,我們經常都在偏執當中來過這一生。所以老子特別講這個「空」與「有」,那兩個都不夠,現在來舉幾個例子,我們從下面分成幾個小點來說明。

  1. 個人修行 --- 怎麼講說偏執呢?在這邊很多人都講過了,談過我要怎麼修行、有靈通?有靈通就是有超人的能力,超人的能力就是比別人強,最少我可以解決別人的問題,是不是?這個出發點他還是要為別人服務,假如這個出發點還是不錯的,可是有什麼問題呢?假如你有超人的能力,等於拿了一把利劍呢?也可以傷害自己,那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你修靈通了當中,你假如不是幫助別人那更慘,像一些招搖撞騙的,騙財騙色的,那就更慘了,那假如能利益眾生這當中那很好,那為什麼會出問題呢?就是你不能空,不能空,也就是無所求的,你有時候會著魔,認為你高人一等,你會起了傲慢心,當你自己認為你自己比別人高一等的時候,你有傲慢心的時候,你就接近魔道了,所以這個是非常危險的。 那還有可以舉個人的修行,有的人不講是靈修,有人想要開悟、要得到解脫,可是你經常的想,你要解脫要開悟,達到這個以佛教講的彼岸,那一般講的自由自在,沒有任何的牽絆,可是這個也就是你還想擁有,你這個「實有」要怎樣才能到達呢?你這個實有已經偏了,怎麼講偏了呢?就好像李太太一樣,怎麼講和她一樣呢? 你們的苦痛她都幫你們承受,幫你們關心,她的苦痛自然就慢慢減少了,一個菩薩,一個解脫的人,他要怎樣達到解脫,他必須是沒有野心,而且沒有想到自己,假如一天到晚想---我要解脫,我要解脫,他就不能解脫;我一天到晚想辦法---我要開悟,我要開悟,他就沒有辦法開悟,那假如他都幫別人,解脫別人的苦痛,他一天到晚所想的都是別人的苦痛,去解別人的苦痛,當然他自己就沒有苦痛了,這也就是解脫。
  2. 兩性的關係 --- 我們兩性的關係從古到今,我們講有一句話---「不是冤家不聚頭」,尤其台灣,昨天報紙我看了一下,全亞洲離婚率最高的去年,一年結婚的有十幾萬對,離婚的幾乎有一半,從古到今為什麼一直說冤家?我們剛要結婚的時候,在大家的見證祝福之下,希望創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也創造自己幸福的人生,自己也給自己期許,也接受大家的祝福,為什麼歷史那麼久了,中外都不例外,讓人很羨慕的家庭並不多。我們從前講過的很多,大概只有一個結而已,因為我們都執著這個我,我們這個時代的我,我為這個家庭,我不辭辛勞,我可以付出所有的一切代價,這個目標是沒錯,可是少了一個空掉,空掉什麼呢?空掉自己的付出,空掉我對家人的美好,不空的時候就一天到晚怨嘆,我為什麼那麼歹命?為什麼那麼不公平?做事的人都是我,雞腿都是你吃,我只吃雞腳(這只是形容)。 這也就是我們兩性的關係,兩性關係是最親密的,怎麼講最親密的呢?高師兄不知道有沒有感覺,能留下來陪伴我們的只有老伴,所以我們常說老人要有老伴、要有老友,道理就在這裡,可是老伴在一起,經常很多的人還沒辦法體驗到,我們有這個關係,要怎麼樣的讓我們的關係更好,人生更美好,以前講過我們結婚要互相學習,我們自己的盲點,男人與女人畢竟是不同的,想法、身體上我們要讓自己更圓滿,那也就是在很親密的關係中去學習,可是能夠在這邊體驗的大概也就不多,所以老子在這邊也就是來告訴我們,雖然幾句話而已,但是「實有」與「空」它是不能廢的。

 

  1. 國家社會 --- 我們來看看我們當今的社會國家,我們比起四十年前,那個時候是不是沒有小偷(很少),家裡也不用做鐵窗,雖然那時候的人很窮苦,以前的人很窮苦,可是有人間的道義,這家發生事情,每個人都來噓寒問暖,伸出援手。 那現在的社會很奇怪,經濟好了,教育也非常普及,為什麼社會更亂?這個事情前兩個星期出差的時候,我就跟一個同事在談,他是一個很虔誠的基督徒,我就跟他說:「現在比起四十年前三十年前,每個宗教更興盛,教育也更普及,每個人的經濟也更好,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沒有更好,反而更亂?」他說:「因為他們所以的基督教,他們都沒有來我們的教堂,他們的教堂沒有牧師。」 很厲害,他裡面很多人大概上千人,他星期六、日兩天滿滿的,都要分批,反正他們在景美地區,他們所捐出來的錢可以買一整棟大樓,這錢足足有餘,我就很好奇的問他,為什麼他們能夠做到?他説:「因為我們所有的人都用不同的角度來看經典,我們吸收所有人的經驗,那在教會只有一個牧師,假如這個牧師走錯了路,那全部不是都走錯了路了嗎?」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他就講社會為什麼會這麼亂,因為我們那些基督徒都沒有到我們的教堂來。他大概也不敢批評別的宗教,這會引起宗教戰爭,為什麼會引起宗教戰爭呢?就是我們的偏執,我們的偏執,還有他連自己的宗教,連耶穌基督他都在分別,他就告訴我,他說:「這個基督教有很多門派,為什麼有很多門派呢?因為我今天在這裡,我哪一天我翅膀長硬了,我自己有所創見了以後,另外創立一個門派,所以就像一盤散沙一樣。」他的意思好像是這樣子,可是我上次有講,真正要講到真理的內涵的時候他會恐懼,他會害怕,假如一般的道理的時候,大概每一個都會覺得很爽,因為每個人都聽得懂,那講到真理的內涵的時候他就會恐懼,下車的時候我說我們同路,我們一起走去坐捷運,他先跑了,這個真的是害怕。

各位想想看以前講五祖要傳給六祖的時候,他們都是修行人出家和尚,為了衣缽大家拿刀砍來砍去,這個六祖半夜就逃命,那我們要講五祖是一個開悟的人,要教弟子,每一個人開悟都有困難,何況一個沒有開悟的人,真正的問題為什麼?你們有沒有覺得現在宗教很興盛呀!尤其是佛教,講經說法的大部份是佛教,能夠講經說法的也是佛教,在電視弘法也都是佛教,道家很少,還有蓋學校、創學校的,其他的宗教都有,只有道家沒有,可是社會更亂呀!你們有沒有想出為什麼? 其實不是現在這樣子,在歷史上就是這樣子。 在唐朝的時候,唐朝是佛教最興盛的時期,武則天寫的(四句偈)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你都念過了這是武則天寫的,唐朝貞觀之治,中國的版圖非常的大,國家非常的盛,唐太宗把他哥哥給幹掉了,他沒有五倫,唐朝是佛教最盛的時候,也是國家最亂的時候,這個意思不是講佛教帶給這個社會亂,不是這個意思,佛教有佛教的長處,佛教的長處是道家、儒家所沒有的,比如它講我們人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祂講人生是苦,祂就講出這個哲理,人生是苦的以後它就從這邊悟道了。苦、極、滅、道,而後相繼發展出十二因緣,而後怎麼成就,就是六度萬  ,祂有一套祂的思想系統,可是祂帶給這個國家不能夠安定,那是什麼道理呢? 那就是祂缺少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祂沒有一些政治的哲理,祂沒有讓社會安定的五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祂沒有這些,儒家有一個政治哲理,有社會安定的制度。 所以也就是比如佛教就偏空,沒有國家實有讓社會安定,假如光只有儒家也不行,因為我們一直有一個美好的方向,可是人生畢竟不是那麼美好,你今天付出了多少就有多少的收穫,所以佛家會講人生無常,就是這樣子,你付出的代價不見得你有多少的收穫,這個也就是我們當今社會為什麼會亂,也就是祂是沒有整體的, 再講下來大家會更清楚天下。

再來講天下,每一個哲理在發生的時候,都是應著當事者最需要的,比如: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好不好?當然是好,國父也不反對共產主義,他裡面社會主義的思想,共同的生產,共同的消費,這個貨物不必儲存在我們的家裡,大家來共享這是共產,資本主義是怎麼樣的讓每一個人來發揮到他的極限,那就是他付出了多少就相等的有多少的收穫代價,這是資本主義的基本想法,其實這兩個主義都是很好的主義,那缺少了一個什麼呢? 它們都有一個很明確的理想,一個目標,就是缺少了無我,什麼無我呢?共產主義,我不用做也有得吃,做比較多沒有得到多,造成了很嚴重的代溝,那就是缺少了這個空,缺少了無我。 資本主義也一樣,尤其現在台灣這個中小企業慢慢都沒有了,這個外邊的募款,以前中小企業他們賺錢的時候,你去募款一下子就拿幾萬,現在沒有了,一個月兩百塊你就要很感謝他了,他自己就快無法生存。 造成了資產的集中,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這個不符社會公義,假如一個資本家,每一個人都像皮爾蓋茲、巴斯特一樣,把賺來的錢取之社會用之社會,那也就是一種空的思想,這個社會什麼主義都沒有關係,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他必須創出一個主義,他要了解世間所有的人為經濟政治,他才能創出一個主義來帶我們人類走向更美好,那為什麼他創下以後做不到?那也就是老子在這邊講的,他沒有整體的,他所有的知識都是片面的。

  • 事理(空有)圓融 --- 事理圓融,實有與空這兩個是整體的
  1. 我們先從人生來講,我們人經營這一生,要怎麼樣的才能夠有一個美好的一生,讓人可以學習的這一生,那就是有一個「實有」的跟一個「空」的,實有的也就是人生的目標,我們剛開始,我們講幸福的人生,我們的婚姻,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朋友,甚至在宗教上佛教、道家或是一般世俗的那種想法,我們必須要有一個人生的目標,哪個目標呢?假如沒有那大家很清楚,你沒有目標,就不可以到達那個目的地,那有了目標以後,一個很重要的,老子在這邊告訴我們很重要的,也就是你怎麼樣的去達到那個目標,這個道家本身它沒有目標,有目標的是儒家,儒家告訴我們怎麼樣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怎麼樣的有安定的社會,這個儒家有,道家告訴我們,就是你怎麼樣的去擁有--- 就是不執著,那也就是空的道理。

下面我們就來舉一些例子來說明這個,當事理圓融的時候,我們也就是能夠成就我們一生所要達到的目標。我們先來講這個人,前幾天看到信箱,看到諾貝爾的故事,從這個很簡單的故事,他為什麼能夠做到?他人生有個理想--- 我要在這書上得到些知識,可以利益社會,所以他才能夠成為一個化學家,才能發明活火藥賺很多錢,他為什麼能夠完成他自己呢?也就是他能夠空掉,他沒有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就如此,他一生的成就也是如此,因為他能夠空,這兩者不能偏頗的。 很多人修行,我們講個人修行,他走偏了,我要到山上,我要到沒有人的地方好好修行,那就是沒有一個正知正念,什麼是正知正念呢?也就是正確的認知,也就是人生的方向,正念也就是一個正確的方法,也就是空,剛才我們有講,淑珍也感受比較深,她看到很多人修行,只有靈修這個層次。上個星期我到新竹去,那些師姐跟我講好幾次,說要打電話給我,我說什麼事?她說希望我去那邊講課,我說對象呢? 她說都是二十幾歲的孩子,另外一個師姐說:「胡董也非常希望能夠把中華文化發揚出去。」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它有儒、釋、道不同的領域,我告訴她們,她們都在從事靈修,那靈有一個人生的方向一個目標是很好,那假如他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的時候非常危險,像上次淑珍講,有些人要晚上要到那裡去修,大概我們所認知的,只要你心裡清靜,在哪裡都可以當道場,這也就是認知的問題,他的認知就是到那裡才夠清靜,當你想要擁有什麼的時候,你就走入魔道了,你想要有神通,你會有神通喔,那種神通很可怕,你會變成魔,你會有那種我慢心--- 我比別人強,所以這個正知非常重要。 有神通不一定開悟,不一定解脫,能解脫能開悟的人不一定有神通,這是兩碼事,認知上先要明白,所以沒有正確的認知,你去做這件事情有時候也是很危險的,可以認同嗎? 我們從修行上來講,講我們個人家庭,我們來看家庭,很多出外遇的家庭,並不是配偶對他不好,所有的以他為主,以他的喜好他一切,沒有自己,這樣子反而失去了自己,先生認為妳好像沒有活出自己來,先生也感覺妳不像外面女人有自己的見解,有獨立的人格,他反而覺得跟妳在一起是一種負擔,沒有味道,什麼叫做味道呢? 他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做事的風格,前幾天開信箱看到--- 歐洲的女人,她到台灣來,她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台灣的女人都是為她的先生去妝扮,再多的辛苦,去減肥去做什麼她都願意,甚至於為她的先生去煮飯,可是歐洲女人不同,她們從來不會想這些事情,她就是想我怎麼樣過好我自己,過好自己當然她也會給先生空間,台灣的女人為先生妝扮,把先生抓得緊緊的,反而失掉了先生,那歐洲的女人不是她不會為先生妝扮,她就是這樣的平常瀟灑舒服,她不會為先生妝扮,可是反而她的先生沒有她不行,她跟孩子的關非常好,她該教養的時候,她有很正確的教養方式,該給孩子自主的時候,她讓孩子完全的自主,這個也就是實有與空兩個都做到了。 所以從一個外人的角度就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問題,她就提出來這些問題,在我們家庭裡面,我所要創造所有的,一切的這些美好,這些美好都叫做「有」,是實有的,那我們要怎麼去擁有呢? 我們在這邊再複習一下,也就是把我們的心胸給開放了,開放怎麼樣呢?我們忘記對他所付出的,我們也忘記我們自己的美好,自然的我們就看到他的美好,這樣我們的家庭就海闊天空,很多人生的坎坷,人生的痛苦也就這樣子的我們化解了,不但是化解,而且我們也擁了所有家人間的美好,當我們能夠有這樣子的開放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過那種非常悠閒的生活,當你做到的時候,你就能夠讓我們家庭的每一個人,感受到你的真誠善意,這個也就是我們在家庭裡邊所扮演的角色,讓我們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他的幸福,這個就是我們這一生所能夠創造最美好的禮物。

  1. 社會國家------這個社會國家,以我國來看,昨天家瑄傳來的很棒!芬蘭的人口大概不到台灣的四分之一,它的環境非常的惡劣,怎麼講惡劣呢?它平均的溫度大概在攝氏六度,經常在零下五十幾度,它就當殖民地被外國人管了七百多年,外族來統治七百多年,可以講國家就好像有點像台灣,台灣被日本統治五、六十年就失掉很多,就像我父親都說中國好可憐,真壞,很恥辱,當中國人只被管了五、六十年,人家外族統治七百多年,你看看,它現在成為全世界第一有競爭力的國家,國民所得美金三萬多元,我們才一萬多而已,它有一套教育的理念,它說要教育到它每一個學生,沒有失落的學生,它有了這個理念以後,它要怎麼去做到?它做到了!所以才成為今天最有競爭力的國家,每一個人的所得三萬多塊美金,他們的稅金非常的重,印象大概百分之四十五,他們把所得的都奉獻給國家,讓國家來做好教育,他們最快樂的是---有個甜蜜的家、有美好的陽光,他的陽光一年大概只有幾天,我在猜測因為在北歐最美好的是陽光,還有互信的關係,還有信任別人,還有自由自在,還有剛剛掃過乾淨的家,就這麼簡單而已,他是怎麼做到的呢?而且他流落了七百多年能夠重新站起來,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之下。 這個天很公平,在東南亞的國家天然資源非常豐富,怎麼形容?肚子餓時,嘴巴打開就有椰子剛好掉下來,這樣他就不用去做了,一天到晚就在納涼、在睡,要吃時身邊就有東西,拿了就可以吃了,可是今天成為最貧窮、最落後的國家,但你看看在這麼惡劣的環保之下,而且外族統治七百多年,他今年,現在能創造出世界最有競爭力第一名的國家,我們在這邊要講的是什麼呢?他們有一個方向,全國的國民跟政府有一個空,沒有自己,所以他們才能夠建立出一個整體的社會,跟國家那種富足、健康、快樂。 我們再來講以色列,以前所講過的,在這邊我們也引用他來說明一下,以色列王國了一千七百多年,他的子民在世界各國流浪,那個納粹一殺就殺六佰萬人,因為這個猶太人太聰明了,有一天會把他幹掉,你看看一個流落世界各地的民族,他能夠重新建立一個強盛的國家,左右了美國的經濟,左右了美國的政治,他靠的是他的文化,還有宗教信仰,這樣子的建國,他的文化就是給他一個目標,他的宗教信仰也就是老子這邊所講的「空」, 他今天假如個人跟國家來比起來的時候,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連選美,世界選美小姐,明天就要加冠了,她就可以不參加,她就跑回去參加她國家應徴,參加打仗,那也是空,沒有自我,她的國家才能夠虎視眈眈的,那也就是空跟實有要配合。

那我講我們自己,剛才只是也講過了複習一下,今天我們國家最需要的就是儒家,儒家要有一個給每一個人,人生很正確的方向,那光有儒家,人生還是有許多的悲苦,因為很多的事情不光是有了正確人生目標就可以,你經常會傷感,你會跌跌撞撞,也有很多的痛苦,那就是用道家還有佛教來化解,這個也就是我在這邊跟各位來分享的這章實有與空,我們也慢慢的要推展我們人生的理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虛中章第十一
    全站熱搜

    ab95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